农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,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。
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,让“农耕文化”办学特色真正在校园落地生根,一直以来是思居小学的光荣使命,更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心和主线。
随着合川教育均衡发展提速,思居教育人从建构精品课堂、开展特色活动、营造优雅环境等诸多方面,引导孩子从小了解农村的历史与文化,领略农耕文化内涵中的价值与意义,既培养孩子热爱家乡、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,又在丰富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,促进他们树立探究精神,达到主动发展、和谐发展目的。
打造优雅环境
提升学生艺术修养
一个充满着农耕文化的独特童真世界怎样构造?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嘉陵江河畔思居场镇的思居小学告诉你精彩答案。
校园里,耕耘楼、收获楼、惜膳楼等建筑与运动场交相辉映,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展览馆、浮雕墙、艺术廊道等把学校点缀得更具气质,孩子们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,聆听春夏秋冬农耕文化蔓延的声音,仿佛是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情景,更增添了一份教育因文化传承而美的温暖。
“校舍在整体颜色上结合农耕文化作了考虑,操场采用墨绿色和泥土色,校舍墙体采用浅黄色和白色。”学校负责人说,根据校园布局和区域功能,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农耕文化建设,统一建筑的风格,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,使学校校园农耕文化环境教育功能得到体现。
无论是呈现出农耕特色文化的浮雕墙,展现学校“一训三风”的标语墙,呈现尊重规律、自然和谐的农耕法则主题文化墙,还是做到让“四壁说话”,一班一主题,有农耕文化特色显现的教室环境,抑或是农耕文化展览馆——农具展览馆中陈列的农村历史悠久的劳动工具,墙面巨图体现农具的起源文化,实物展示常用农具的形态、范围,图片对比古代农具和现代农具的异同等,学校通过打造优雅的农耕环境,让各楼、各景、各物成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。
思居小学在营造农耕文化校园环境整体上要求,既从艺术上达到美化效果,又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,把思想品德教育具体化,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具备教育功能,在潜移默化中点滴滋养农耕文化,使其绽放历久弥新的魅力。
建构精品课堂
推进特色教学实践
“迎着秋日的朝阳,让我们去认识多姿多彩的校园,去体会农耕文化的每一个独特体现吧!”在一年级二班“魅力无限的校园”一课上,徐雪梅老师把课堂搬到了教室外,在她的带领下,孩子们井然有序地参观着楼道上的师生书画、竹编彩绘,操场上的农耕文化浮雕墙,食堂墙面上的农耕活动场景图。
“孩子们参观完校园后,我就会让他们尽情发挥,画一幅‘你心目中的校园’简笔色彩画,并在其中配上几行简单的文字。”徐老师说,立足学校浓郁的农耕文化环境,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,不但能促使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,还能逐步浸润农耕文化入脑入心。
在思居小学看来,要加强校园农耕文化的建设,坚持把传承农耕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。
为了深入开展农耕文化特色育人,学校专门请一些有耕作经验的老农口授农耕知识,并由教师执笔、专家指导,编撰出了适合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《播种》、《耕耘》、《收获》,保证了农耕文化特色课程“教有所依,学有所据”。
学校还积极建构农耕课堂,推动特色教学实践,典型的有:农耕劳技课堂上,老师结合“手脑并用”的教育理念,教孩子编织简单的竹制劳动器具、做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,还在农耕文化展览馆和田园学堂进行现场教学;开展“农民教师进课堂”等教学系列活动,大幅度提高实施农耕文化特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。
思居小学的农耕文化特色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生认识几个农具、会编几个手工作品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牢固掌握新知,学会手脑并用。
创新特色活动
劳动教育滋养心灵
“大田薅秧人挨人,男女老少并肩行。秧苗不薅长不好,秧歌不唱没精神……”伴随着声腔高亢豪放,调式灵活多变的音乐响起,思居小学大课间活动——薅秧舞展示环节正式拉开帷幕。孩子们模仿农民农事耕作时的翻土、松土、碾麦子等动作,兴高采烈地跳起了欢快的校园薅秧舞。
其实,薅秧舞原是一种极赋农耕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,具有强烈的农耕农种色彩。思居小学特地请来会跳薅秧舞的民间舞者,与学校音乐老师组成研究、创编团队,根据小学生的舞蹈接受能力,舞蹈动作难易程度等因素,创新编排出了适合大课间活动的“校园薅秧舞”。
据了解,思居小学将原来只单一做广播体操变更为一操(第九套广播体操)、一舞(极赋农耕特色的薅秧舞)、一活动(分组活动,如跳绳、滚铁环、打螺陀等),丰富了农耕文化的内涵。
为充分开展特色活动,落实校本课程,学校坚持每周四下午的竹编、美术、舞蹈、演讲、音乐、手工等第二课堂全面开展。
以“田园学堂”为载体,做好劳动教育,学校在校园周边租了2亩地命名为“田园学堂”,为学生提供劳动耕作实践基地,每月由大队部统一安排,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到“田园学堂”中的种植园、采摘园以及苗圃基地参加实践活动。
学校负责人介绍,借助校外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的独特资源,学生亲手参与农作物实践,品味劳动的乐趣和艰辛、传承古代农耕文化的精髓,感受农耕“快乐、自然、健康、和谐”的精神。
思居小学勇于创新农耕特色活动,在全校形成“天天有活动,周周勤开展,人人齐参与”的喜人局面。
张骞月 图片由合川区思居完全小学提供
师生赶上教育发展好时候
得益于合川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文化打造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、变化。
前些年,学校的硬件条件比较欠缺,比如校舍外墙很陈旧,内部的装饰也比较简陋,办公室和教室的设施配备也不齐全。因为没硬化操场,孩子们在操场活动时,总是会有泥沙和尘土。近几年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扶下,投资几百万元,实现了学校大变身:教学楼的美化,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惬意;教师办公室的升级,让老师们的工作更高效、更方便;操场的全面改造修建,为孩子们营建了一个宽阔的活动场地。
合川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更是加快了我们学校农耕文化的实施步伐,学校陆续建起了校歌、特色课间操、农耕博物馆……
我由衷感怀,孩子们和教师都赶上了教育发展的好时期!
下一篇:弘扬农耕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返回上一级 |